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意外獲民意聲援,支持率回升,但石破茂還能撐多久?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7月25日晚,日本(专题)首相官邸前聚集了數百名民眾,他們並非前來抗議,而是舉著“永不放棄”、“堅持下去”的標語,支持首相石破茂。




當地時間2025年7月29日,日本東京,日本首相石破茂在首相官邸向媒體發表講話。


日本《每日新聞》28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,石破茂內閣支持率較上月底上升5個百分點;石破茂在“最適合的下任首相人選”中領跑。

在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中,日本國民對現狀的不滿與求變的渴望,匯流成一股不容忽視的“民意海嘯”,令日本政壇風雲突變,長期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盟失去了在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。7月23日,日媒一度傳出石破茂將於8月結束前辭職的消息,僅僅幾個小時後,石破又親自出面辟謠辭職傳聞。

然而,面對黨內“逼宮”,石破茂還能撐多久?本次參議院選舉將日本政治全面推入“朝小野大”的新格局,日本又將走向何方?引人深思。

國會碎片化:日本政治的“新常態”

此次選舉中,自公執政聯盟未能守住參議院多數席位,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國民民主黨與參政黨等帶有不同程度保守或民粹主義色彩的“非主流”政黨異軍突起,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相對固化的政黨格局,預示著政壇力量的重新洗牌,日本政治走向“碎片化”的新常態


國會“碎片化”格局並非沒有先例。戰後初期,隨著民主化改革與黨禁解除,自由、進步、協同、社會、共產五大政黨和諸多小型政黨並存,一度呈現“諸黨林立”的景象。彼時,以自由、進步、協同三黨為代表的保守勢力和以社會、共產兩黨為主的革新勢力,共同構建了戰後日本最初的政治對立軸。

盡管1955年在美國日本財界的共同推動下,保守系政黨迅速整合成立了自民黨,奠定了“55年體制”下長期執政的基礎。但表面“一黨獨大”的自民黨內部的派閥集團猶如“黨中之黨”,且各派閥政策理念與背後支持團體各不相同,其內部的復雜性與動態平衡本身就帶有某種程度的“碎片化”特征。


上世紀90年代,伴隨冷戰堅冰的消融和日本經濟泡沫的轟然破裂,使日本的政治生態進入一個劇烈動蕩的轉型期,政治精英們曾試圖仿效美國,構建穩定的保守派兩大政黨格局。但事與願違,政治改革進程並未走向穩定,反而經歷了持續的分裂、整合與再分裂的“碎片化”進程。

一方面,社會黨、共產黨等傳統革新力量持續不振,導致日本政壇在冷戰後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意識形態對抗軸。無論是1993年取自民黨而代之的細川護熙八黨派聯合政權,還是1996年之後短暫崛起的民主黨,均未能成功整合在野黨陣營。選民即便對自民黨心懷不滿,也難以找到一個強有力的替代選項。

另一方面,在前首相安倍長期執政時期,自民黨雖再度確立政壇“一強多弱”之態,安倍在黨內也一度壓制了派閥影響力。但安倍死後,派閥平衡與內耗迅速回歸。近年來,自民黨對“統一教”丑聞的遮掩,在處理政治黑金問題上的難有作為,嚴重侵蝕了國民對自公聯盟政權的信任。最終,從去年的眾議院選舉,到今年的東京都議會選舉、參議院選舉,不滿的民意如決堤的洪水迅速流向新興政治勢力。

右翼政治光譜多元化:從邊緣走向中央

本屆參議院選舉中,右翼政治光譜的深刻變遷引人關注。國民民主黨改選席位從上屆的4席大幅增加至17席,總席位達到22席。該黨聚焦普羅大眾最為關心的“增加到手工資”這一民生議題,憑借務實又溫和的改革主張以及對實用主義政策的專注,成功將無黨派選民對自公聯盟的不滿轉化成黨勢擴張的動能,超越公明黨成為參議院第三黨。這不僅是數字上的增長,更是國民民主黨作為不可忽視的中間力量,在日本政壇站穩腳跟的鮮明信號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21 秒